shā

拼音
wū shā
注音
ㄨ ㄕㄚ
繁体
烏紗

乌纱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乌纱wū shā

  1. 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泛指官帽。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f13da1c54>乌纱髻”。借指官位。

引证解释

  1. 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唐•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
    《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 泛指官帽。参见“乌纱帽”。

    清•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

  3. 借指官位。参见“乌纱帽”。

    明•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

  4. 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国语辞典

乌纱wū shā

  1. 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

    金·史旭〈梨花〉诗:「今日传觞似年少,一枝香雪上乌纱。」

乌纱的字义分解

  • 乌 [ wū ] 1. 指“乌鸦”。 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2. 黑色的。 乌亮。乌云。 3. 无,没有。 化为乌有。 4. 文言疑问词,哪,何。 乌足道哉? 5. 同“呜”,呜乎。 6. 姓。

  • 纱 [ shā ] 1. 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 棉纱。纺纱。 2.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 羽纱。窗纱。纱布。纱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3. 像纱布的。 铁纱。塑料纱。

乌纱造句

1、功名富贵尽空花玉带乌纱回头了千秋事业,离合悲欢皆幻梦佳人才子转眼消百岁光阴。李碧华

2、个别头戴乌纱帽的人倚官仗势,冲卡逃费,这不稀奇,但像319国道萍莲段这样,当地干部群体带头冲卡,且一冲就是19个月的,恐怕就不多见了。

3、随着散板、二行、梆子敲打速度的加快,台上的张杏花手按乌纱帽、双眉紧锁,以旦角的台步踱来踱去,愁思万全之计。

4、这个在乡里为非做歹的二混子,从前仗着他爹当乡长没人敢惹他,如今他爹丢了乌纱帽,他也被抓起来,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5、我在路上打过听,听说上一任江油县令任期只满一半,就因征粮不力被撤职查办,据说还嫌疑横征暴敛,落得乌纱不保。

6、很多党员干部以前没见过因为一餐饭、一顿酒、几张卡、几日游而丢乌纱帽的,而现在呢,成为了常态。

7、其乌纱帽渐废,贵贱通服折上巾,其制周武帝建德年所造也。

8、值得关注的是,《侯卫东官场笔记》、《乌纱》、《芝麻官悟语》等官场小说的作者,都是在职官员。

9、看相貌,真不好,甚难瞧,五官丑恶相貌,奔楼头,下巴梢,瓯口双眼睛暴,怒冲冲一喘白玉带,喘吁吁二件紫罗袍,急尖尖汗流满面把乌纱摇,恶狠狠连跺朝靴才把圣僧瞧。

10、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乱发微博却可能使他们伤不起也赔不起轻则罚款,重则赔上饭碗、乌纱和前途,甚至还可能连累整桩案件重审。

乌纱的相关词语

【乌纱】的常见问题

  1. 乌纱的拼音是什么?乌纱怎么读?

    答:乌纱的拼音是:wū shā
    点击 图标播放乌纱的发音。

  2. 乌纱是什么意思?

    答:乌纱的意思是: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