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三 制
- 拼音
- sān sān zhì
- 注音
- ㄙㄢ ㄙㄢ ㄓˋ
三三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引证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引毛泽东 《团结到底》:“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身体力行三三制把握政策与主义。”
林伯渠 《春游杂咏》:“团结三三制有力信心定可息狼烟。”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
例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网络解释
三三制
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为防止地主豪绅钻进政治机关规定基层政权的成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变通。这一制度对团结抗日、推动全国的民主化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三制的字义分解
-
三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
三
制 [ zhì ] 1. 规定。 如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 限定,约束,管束。 如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 法规,制度。 如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 造,作。 如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如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6. 古代帝王的命令。 如 制诰。 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三三制造句
1、延安时期,*共的“三三制”政体的民主体制是延安精神的产物。
2、“三三制”政权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3、三三制政权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呢?
4、“三三制薪酬”体系,即三大价值导向、三大基础工程和三大设计技术。
5、调研中,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介绍了该校近几年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四三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情况。
6、解放区在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条件下,“三三制”政策仍然不变。
7、三团规模小得多,仅150余人,团长由疤瘌子担任,居然好意思也搞三三制,名义防区是漕泾以东三公里处到泥城段的滩头阵地,实际却是视情况自由行动。
三三制的相关词语
【三三制】的常见问题
-
三三制的拼音是什么?三三制怎么读?
答:三三制的拼音是:sān sān zhì
点击 图标播放三三制的发音。 -
三三制是什么意思?
答:三三制的意思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