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的词语
共 85 条词语
-
①.竹子的小枝。②.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查看详情]
-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查看详情]
-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多形容幽雅秀丽的风景胜地。[查看详情]
-
《汉书·公孙贺传》:“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书不胜书,后常以“竹罄南山”谓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查看详情]
-
用竹篾编的笼子。[查看详情]
-
有提梁的竹编盛物器。[查看详情]
-
唐朝新昌县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鸡养竹子,自己坐收渔利。比喻官吏坐地盘剥,不择手段。[查看详情]
-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查看详情]
-
撑船的长竹竿。[查看详情]
-
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查看详情]
-
室外植竹的书斋。[查看详情]
-
见“竹枪”。[查看详情]
-
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查看详情]
-
用竹片扎成,一头劈开成细条的刑具。[查看详情]
-
笙、竽、箫、笛一类的乐器。[查看详情]
-
竹名。也叫笆竹、篱竹。[查看详情]
-
见“竹马之友”。[查看详情]
-
植物名。禾本科箭竹属。高不过一丈,节间三尺,质地坚劲可制箭,故称为「箭竹」。原产日本及我国甘肃南部、四川、湖北、江西、云南等地。箭竹可为造纸的原料,其笋可供食用,箨可包物或制鞋、笠,茎供编器具及建筑。[查看详情]
-
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参见「破竹之势」条。[查看详情]
-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查看详情]
-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查看详情]
-
形势如同劈开竹子一般,劈开上端则底下也随著分开。语本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毫无阻碍。也作「势如破竹」、「势如劈竹」。[查看详情]
-
用竹子编作屋盖。比喻简陋的屋子。[查看详情]
-
以竹子作材料的雕刻工艺。分竹刻、竹根雕、留青、翻簧等多种制作技法。[查看详情]
-
竹子砍过后的残留竹茎。[查看详情]
-
晋朝陶侃造船,将废弃的木屑及竹头收藏起来,后以木屑铺雪地御湿,竹头作钉装船,传为美谈。典出《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后用以比喻细微而有用的事物。[查看详情]
-
卷紧成条状的干豆腐皮。[查看详情]
-
吹弹各种管、弦乐器。元·王子一也作「品竹弹丝」、「品竹调弦」。[查看详情]
-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查看详情]
-
见“竹牙”。[查看详情]